点击蓝字关注我们,一起遇见美好。
曲水流觞,一觞一咏。
古曲新唱,讲给你听。
曲水流觞,是这学期女图微信的新栏目。我们尝试,用古诗、古词、好曲、好书作为一个整体,为大家带来一份可以安静聆听和欣赏的礼物。同样,如果你有好的私藏,也期待你的分享。
上期我们分享了《长恨歌》,当真是浓墨重彩、字字珠玑,当音乐响起的时候,就好像一铺画卷缓缓展开在面前。确实,唐朝因为思想禁锢非常少,所以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思想环境。再加上唐朝政府儒释道兼用,各家思想兼容并蓄,以及各帝王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,都使得唐朝文学空前繁荣,成为我国文化的“黄金时代”。唐朝的诗歌也就空前绝后,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巅峰。
白居易是属于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诗人,而同样在中唐时期,还有一位浪漫主义代表诗人,他就是,“鬼才”李贺。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,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,所以后人常称他为“鬼才”,“诗鬼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
李贺一生,以诗为业。他的诗,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:发愤抒情、神仙鬼魅、咏物、借古讽今。本期为大家推荐欣赏的《苦昼短》,就属于借古讽今的题材,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、追求长生。当时,唐宪宗李纯“好神仙,求方士”,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,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。皇帝如此,上行下效,求仙服药、追求长生,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。
全诗三部分: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,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;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“昼短”的痛苦;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。钱钟书评论李贺说:“其于光阴之速,年命之短,世变无涯,人生有尽,每感怆低徊,长言永叹。”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,当数《苦昼短》看法较全面,议论较透彻。
在传唱古风的圈子里,燕池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。燕池的音乐创造的意境充满了古意:歌词多来自古诗词,音乐的编曲和配乐中也加入了古代乐器使之古韵满溢,嗓音更是透出古风,时而委婉悠长,时而自在淡然。《苦昼短》这首曲子里有着古琴、长笛、鼓的元素,配乐听起来抑扬顿挫,唱法更是符合李贺幽暗的个性,将诗人那种不屑与嘲讽,跟着奇特韵脚一起唱出来,是非常奇妙的感受……来听听看吧。
唐.李贺
飞光飞光,劝尔一杯酒。
吾不识青天高,黄地厚。
唯见月寒日暖,来煎人寿。
食熊则肥,食蛙则瘦。
神君何在?太一安有?
天东有若木,下置衔烛龙。
吾将斩龙足,嚼龙肉,
使之朝不得回,夜不得伏。
自然老者不死,少者不哭。
何为服黄金、吞白玉?
谁似任公子,云中骑碧驴?
刘彻茂陵多滞骨,嬴政梓棺费鲍鱼。
飞逝的时光啊,请你喝下这杯酒吧!
我不知道苍天能有多高,大地能有多厚。
我只看到寒暑更迭、日月运行,
岁月蹉跎,消磨着人的年寿。
吃熊掌就胖,吃蛙腿就瘦。
高高在上的神君在哪里,
太一天神真的有吗?
听说东方生有神树扶桑,
下面有神龙衔着蜡烛来回环游。
如果是我,
我要斩断那神龙的足,咀嚼神龙的肉,
使它白天不能巡回,夜晚不能潜伏。
这样是不是就能使老者永不死,
少年不再哀哭了呢?
何必为了长寿要去吞黄金,食白玉?
有谁见过升天的任公子,变成神仙骑着碧驴?
这些都是虚妄的传说罢了!
武帝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求仙未成;
秦王嬴政忙着寻找不死之药,
巡游身亡时白费了鲍鱼也难掩尸体的腐臭。
所以啊,醒醒吧,长生是没有的啊!
——知乎网友1993说——
最适宜一起读的好书
书 名: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
作 者: 胡淑娟
出版社: 学林出版社
索书号:I207.22/180
简 介:
《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》是从文学接受学的角度研究李贺诗歌的。该书关注的不仅仅是李贺诗歌的文本意义,更是李贺作品流传过程中的阅读与阐释意义。在书中,作者力图把李贺放置在历代诗评家们阅读理解的视野下,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全面解读李贺作品形成的精神蕴涵。作者努力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建构桥梁,显现的不仅是李贺作品的本来意义,而是始于唐代,历经宋元明清,至于现当代,许许多多艺术家对李贺的品评鉴赏,比起一般研究者对李贺简单的作品分析和生平考索来,这样的李贺研究不是僵化的被动的,而是流动的发展的充满活力的,因此对李贺的认识更丰富更全面更符合历史真实。
曲水流觞系列回顾
曲水流觞|最是那回眸的笑颜——《长恨歌》
撰稿|台韫秋
部分图文|网络(侵删)
编辑|台韫秋
责任编辑|台韫秋